《致橡树》教案
北川七一职业中学 李艳
一、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重视诵读,紧抓意象,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钥匙,体会意象在诗歌运用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深入体味和鉴赏本诗,明白其深层次涵义,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真正的爱情,以达到鉴赏的目的。
二、学生预习安排
1、学生课余自读本诗,扫清文字障碍,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试着理解其深层次涵义。
2、收集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朦胧诗的特点。
3、收集描写爱情的名句。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2、能力目标
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苦乐与共的爱情观,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的丰富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采用央视“开门大吉”方式导入。(展示PPT1)
播放王菲、陈奕迅的《因为爱情》钢琴伴奏曲三至五秒,让学生猜出歌名。
再让一位同学唱出这首歌的高潮部分。
这样做既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爱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
2、说出抒写爱情的名句。
这样既检查了预习效果,又达到积累名句的目的。
师:爱情很美,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致橡树》,倾听她对爱情的独白。 (板书课题、作者)展示PPT2
(二) 朗读诗歌(10分钟)
1、范读(播放视频PPT3)
2、学生自由读。(展示视频PPT4)
3、抽学生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通过比较后给予点评,教师评价。
4、齐读。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朗读这首诗。(展示PPT5)
(1)、在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三)解读诗歌(15分钟)
1、点拨意象(板书:意象)
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老师提问:这首诗中出现哪些意象?
2、解读传统的爱情观部分。
(1)、本首诗的意象有哪些?
(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生(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板书)
生(明确意象特点):攀 附、痴 恋、奉 献。(展示PPT6、PPT7并板书)
师(这些特点体现了现实生活那些爱情现象):夫贵妻荣,攀龙附凤、傍大款;一厢情愿,单相思;一味奉献、自我牺牲。
生(明确):攀附式的爱情 痴恋式的爱情 奉献式的爱情,他们都是传统的世俗的爱情。(板书关键词:传统)
(3)师问: 木棉对这几种爱情持什么态度?(否定)否定的态度又怎么样?
请同学找出这些表示否定的态度的句子并读出来。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读出坚决的语气。
教师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传统的爱情,作者持坚决否定的态度。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3、师: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是什么呢?我们来齐读“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文末。思考下面的问题(展示PPT8)
◆找出描写木棉和橡树形象句子并简要分析其形象特征。
◆找出描写木棉和橡树特殊关系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4、小组互议
(1)、师问:找出描写木棉和橡树形象句子并简要分析其形象特征。(展示PPT9)
生(明确):男——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女——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小结: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如:刘兰芝、焦仲卿为爱情双双殉情;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惨地位。作者为此感到难过,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内在美。
(2)、师问:找出木棉和橡树关系亲密的句子并分析之。展示(PPT10)
生明确:
①“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精神上的默契,相互依存,心心相通,相敬如宾。
③ “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霭、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霭、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同甘共苦,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展示PPT11)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对诗句品味,我们知道诗人的真正爱情是:平等独立、 相互依存、 心心相印、 患难与共。 (板书)
(四)老师总结(1分钟)
这是一首爱情宣言,诗人在开头先否定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宣告以独立、平等为基础的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这是诗人的爱情观。
让我们再次品味这首爱情宣言,把握情感,齐读全文。
(五)引导中职生对爱情观、人生观的感悟(9分钟)
1、师问:请同学们谈谈你对爱情的看法。 (展示PPT12)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明确:(展示课件13)
爱情是伟大的,爱人是美妙的,被爱是幸福的。我们今天来探讨爱情这一话题,不是叫同学们来谈恋爱。
同学们,对于爱情,你们还需等待,因为你们的思想还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尚未独立,事业尚未起步,不能轻率的向爱情靠拢。作为中职生,现在我们必须多学技能,学好技能,强练技能,用技能来武装自己,造就自己辉煌的人生。那时,当你面对你心仪的那株橡树或者木棉时,老师相信,一定能收获属于你们自己真正的爱情。
2、学生自由读诗歌《17岁的爱情》(展示PPT14)
3、播放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学生跟着一起唱第一段,结束后,老师话外音: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它不仅仅只有爱情,还有责任和担当啊!(展示PPT15)
(六)作业布置 (2分钟)(展示PPT16)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如:一句话、一句歌
词、一幅画、一首小诗都可以。
2、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看小说《简.爱》
附:板书设计
致 橡 树
(舒婷)
凌 霄 花 攀 附
鸟 儿 痴 恋 传 统
泉源 险峰
奉 献
意 象 日光 春雨
木 棉 独立平等
相互依存 伟 大
橡 树 心心相通
同甘共苦
1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