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排列及排列数的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参赛选手。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排列及排列数的计算》,我打算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1、教材分析:
这节课选自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拓展模块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一)地位与作用: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概率与统计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本节课介绍排列及排列数的计算,通过应用举例,使学生了解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从应用的角度看,排列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从知识体系看,它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使分步计数原理获得了重要应用,又为组合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排列、排列数的定义,并简单应用排列数公式;
2. 用树形图写出所有排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形成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排列的概念及排列数的计算。
【难点】排列数公式的推导、理解和应用。
2、学情分析
该课针对14旅游升学班设计。本班学生优势有女生多,学习自觉性强,课堂纪律较好;本班学生劣势有数学基础比较薄弱,逻辑思维能力偏差,注意力不持久,学生两级分化比较严重。
3、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本节课教法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探究法;
(二)学法
针对学生特点,为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好,本节课学法主要有: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清点学生人数,预防安全事故。
环节一:复习回顾 以旧引新
提出问题①: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定义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复习,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本堂课的新内容奠定基础。
环节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景一:观看视频《田忌赛马》。
情景二:“比大小”,多媒体展示游戏内容。通过类比分析,学生合作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景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情感体验,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元素和排列的概念。
环节三:动脑思考 续探新知
(本环节中三个问题均以情景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提出问题②: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和我一起站成一排照相,能有多少种站排方法?
提出问题③:在4名同学中抽3名同学照相,能有多少种站排方法呢?
给出排列及排列数的概念:
(1)元素:问题中被抽取的对象。
(2)排列:一般地,从n个不同中取出m (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排列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表示。
(通过特殊问题,再到一般问题,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引入问题4,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④:在n名同学中抽m名同学照相,能有多少种站排方法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排列数公式:
1.当m>n时,选排列的种数为:
=n(n-1)(n-2)…3×2×1.
2.当m=n时,全排列的种数为:
即 n! = n(n-1)(n-2)…3×2×1.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通过教师循序善诱,讲清排列、排列数的概念,并顺势推到出排列数公式。(该环节使分布计数原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环节四:实战演练 学以致用
例题1:从四个元素a、b、c、d中任取两个元素。(1)表示出排列数。(2)写出所有排列。
例题2 计算、 、 。
例题3:计算(拓展应用)
(1);(2);(3)
设计意图:例题1主要考察学生对排列、排列数概念的理解和对排列数表示方法的掌握。例题2是对排列数公式的应用,以增强学生的计算技能。例题3是对以上知识的延升,属于拓展题,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计算技能。
环节五:归纳小结 提炼精华
提出问题⑤:你学到了什么,畅所欲言谈谈你的收获?(1.排列的概念。2.排列数的概念。3.排列数公式。)
教师重点讲解:排列及排列数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谈感想,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环节六:作业分层 各尽所能
必做题(课堂上完成):第1题为必做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排列概念的理解;第2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排列数计算公式的掌握。
选做题(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在课堂上完成,方便辅导,同时也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跟近。另外,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布置作业,以实现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力求遵循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原则,重视概念的提取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解题的探索过程,重视情感的培养过程。此设计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同时也符合“情绪心理学”的认知理论。本课新旧知识的衔接降低了本堂课的难度系数,在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