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说课稿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歌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诗歌所承载的真善美的内容和高妙的艺术精华,是当代中学生成长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因此,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说教材
《致橡树》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本单元安排的是诗歌的阅读与欣赏,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些诗歌的作者、时代、题材各不相同,风格差异也比较明显,但是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诗人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新型爱情观。
全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隽美,思维缜密、流畅。据此,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尤其是意象运用、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情意目标——领会作者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对平等独立的爱情的憧憬及对“人”的关切之情,并希冀由此赢得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教学重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依据:本诗的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诗人追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了解了诗人的爱情观,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教学难点:意象象征义的分析
二、说教法
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虽说学生在小学、初中就已经接触过诗歌,但大多都比较浅显,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诗歌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我认为教学本文的关键是阅读、欣赏、讨论与比较,即在反复诵读的同时,以讨论探究比较的方式感悟、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因此,我
把教学步骤设置为“导入——诵读——讨论\'三个环节。这几个环节的设计,是依据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旺盛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动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审美训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与教师的启发引导相结合,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另外,由于这首诗歌是自读课文,所以,在课时安排上我计划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创造气氛,奠定情感。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导入”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导语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有助于教师教学。然而,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爱情,对于许多中学教师来说是惟恐避之不及的,因而,我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诗的视角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大胆地把导语设计成为:“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这一导语设计,目的是在于唤起学生对朦胧诗及对舒婷《致橡树》的好感。
2.作者介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作者舒婷及朦胧诗派的一些知识。
依据:因为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新的语文大纲重新把文学常识的内容纳入到考试中来,因此,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是必不可少的。
3.鉴别欣赏:品味语言,感知意象。同过通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和学生自己品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感悟诗情。
依据: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
4、讨论:
提出三个问题,学生讨论:
(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3)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的意义?
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仍十分有意义,对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强仍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女性的独立人格,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伟大崇高的爱情内涵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5、小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6、作业:
(1)背诵全诗
(2)搜集自己喜欢的爱情格言
(3)写一首健康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爱情诗,适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