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
北川七一职业中学 廖雪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我是廖雪芳,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毕淑敏老师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本文的题目“离太阳最近”有三层含义:一是红柳生长在平均5000米的高原,所以离太阳最近;二是红柳从太阳那里索取了光和热,蕴含着伟大的力量;三是暗示了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文章通过对红柳的美和力量的揭示,赞颂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通过叙述砍伐红柳的过程及其使用的方法,表达了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痛心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本文的表达技巧就在于:小中见大,反映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问题;融叙事、描写、抒情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全文结构紧凑,语言生动精练,写得具体、细致,栩栩如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
1、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2、 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能力目标:
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融冷峻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2、运用引申和联想,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着的热爱 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难点为:领会颂歌与悲歌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教法:
1、形象生动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图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通俗简单形象地介绍语文知识。以达到巩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2、讲授法、点拨法教学:通过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采用的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自己开动脑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学法上,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职中学生,他们文化基本功底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自我约束力较差, 缺乏积极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面对这样的中职生,语文教学应注重加强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排除其心理困扰,托起自信的太阳,扬起理想的风帆,才能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有健全人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将采用的具体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风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我设计的导语是:这里是地球的第三极,是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然而就是三十年前,在西藏的阿里,人们却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中唯一的绿树。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老师的《离太阳最近的树》,就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当年那段故事。
[设计目的] 此导入语以当前时下热门的环保话题展开,比较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走进课文。并板书课题。
环节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简单介绍作者情况。这是为了让学生对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夯实基础,齐读上节课的生难字,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老师借助多媒体,打出以下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作者为何以“离太阳最近的树”为题?
——作者是怎样描写红柳的,其用意是什么?
——本文既是一曲颂歌,又是一首悲歌,你是如何理解的?
[设计目的]
此种做法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环节三:研读赏析
学生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此环节中,我准备通过四读课文,以提问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一读课文:快速跳读课文⑵⑾⑿⒀⒁,并思考问题
1找出文中描写红柳的句子,反复朗读
2抓住关键词,归纳红柳形象特点,感悟红柳精神,体会作者珍爱生命的感情。
学生读、勾画找出答案,然后同排互议得出正确答案。
老师小结:红柳是高原上的精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尤其是它的强大根系所具有的内在力量,然而在歌颂的同时,作者已预示其悲惨的结局,是哪一句给我们预示了红柳悲惨的结局?
二次读课文,齐读课文⒂⒆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体会语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学法同上。
多媒体展示,体会红柳悲惨的结局
三读课文余下的内容
找出文中人们挖掘红柳树的句子和段落,着重思考两个问题:
1、作者详写司务长和我算帐的过程有何用意?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人们挖掘红柳的艰难过程?
四读课文,快速浏览全文:全面深入理解文章深刻的含义,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1、体会标题的深刻含义和结尾的妙处。
2、你是如何理解本文既是一首颂歌,又是一首悲歌的?作者全部的激情和深刻的思想,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设计目的]
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将解
环节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1、列举过去我们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观念:
①荀子:人定胜天
②毛泽东:战天斗地其乐无穷
③矛盾: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这是从深度上,根源上来挖掘。
2、沙尘暴天气还记得吗?还有近年来连续出现的暖冬现象,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人们终于遭到了报应。
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我们要吃,所以有人乱捕滥杀野生动物;我们要住,所以,有人过渡占用耕地;我们要行,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骑上了摩托,开上了小车;我们要赚钱,所以有人把污染企业开到了家门口……
人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界的生存发展是相依相存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应当有责任去保护它,保护它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新打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设计目的]
此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也解决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四)课后作业
以“珍爱生命、珍爱地球”为话题,谈谈你的感受或认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设计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环节五:教师小结
人与自然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反思人类过去在环境问题上那种“人定胜天”、人类是主宰的错误观念,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所有物种生而平等,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全体生物。即使现在地球已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从整体上与人类抗衡,人类也没有权力自封为地球的主人而对其他生物生杀予夺。人类的伟大应该表现为顺应自然,谨慎地改造、利用自然,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共同发展。
板书设计:
环境 奇寒 微笑 顽强的生命力
颂 枝叶花 比喻 描写
离 根 拟人 默默的奉献精神
太
阳 掘尽烧光
最 (红柳)
近 悲 记叙 唤醒人类的环保意识
的 理直气壮
树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