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基础 > 教学设计——《双曲线》

教学设计——《双曲线》

2018年10月30日 15:28:39 访问量:266

双曲线》教学设计表       焦明芳

章节

名称

双曲线(复习)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双曲线》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拓展模块第章第节内容。本节考点点击:

1.双曲线的定义的相关计算;

2.双曲线实轴,虚轴,及离心率的相关计算;

3.根据所给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4.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运用。

学习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中职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中职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复习直线和圆的方程,《椭圆》,并且已经掌握了曲线方程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维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双曲线概念的理解和双曲线标准方程复习和掌握特别是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运用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方面】1.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3.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运用.

【能力方面】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从中学会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方面】通过自主复习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措施】深入浅出,讲清概念,让学生在熟记并理解公式的基础上多做相关练习题多归纳多总结。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运用

【措施】类比分析,理清各解题步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法

    设置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学法

点拨式指导矫正式指导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依据的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双曲线的定义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求双曲线方程的两种方法

 

复习

 

 

出示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及图像

 

幻灯片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

时间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

任务驱动及考点点击

任务驱动:1.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3.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运用.

考点点击: 1.双曲线的定义的相关计算;

2.双曲线实轴,虚轴,及离心率的相关计算;

3.根据所给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4.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运用。

1

多媒体展示

阅读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本堂课的复习奠定基础。

 

(二)

复习过程

 

  1. 双曲线的定义:
  2. 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 两种标准方程的特点
  2. 等轴双曲线
  3. 求双曲线方程的两种方法

4

教师引导学生图象,回顾知识

学生思考.回顾 ,讨论归纳

让学生参与,观察思考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讨论的品质

 

(三)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双曲线            上一点P到双曲线的一个焦点的距离为9,则它到另一焦点的距离为(    ).

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3.如果方程                          表示焦点在y轴的双曲线,求m的取值范围.

 

 

3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观察思考

主动求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巩固算法,培养计算技能

(四)见识高考

展示2012年,2013年,2014年高考题中有关双曲线的题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解答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归纳总结

 

 

1.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1.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应用?

 

 

 

    本堂课力求遵循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原则,本课在复习巩固知识方面做的很到位,以此降低了本堂课的难度系数,在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

 

 

编辑:邹渝龙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青山路2号
管理员 董祥坤 13990156940 QQ 1293334743 邮箱 1293334743@qq.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